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9:32:00
新华社天津4月4日电 特写:触摸你的名字 镌刻医者仁心
新华社记者杨文、张建新
67岁的邢蕴静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印有逝者名字的贴纸,轻轻张贴在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厅“大体老师”纪念墙上。
也许是第十次,也许是第二十次了?邢蕴静记不清楚第几次来到展厅,但他认识这名逝者。几个月前,他帮助家属按照逝者遗愿完成了遗体捐献。
安详走完生命旅程的退伍老兵、突发疾病去世的年轻人……邢蕴静知晓墙上的不少名字。8年来协调帮助近400名家属实现逝者遗愿的过程,他都清楚记得。
邢蕴静将逝者名字贴在生命意义展厅“大体老师”纪念墙上。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邢蕴静的父母和伯父都是遗体捐献者。受亲人影响,2017年退休后,他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无私奉献者进行遗体和眼角膜的交接,也被称为“生命摆渡人”。
“作为志愿者,我见证了很多人的人生谢幕。他们是我心中敬佩的平凡英雄。”在4月2日天津医科大学举行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上,作为捐献者家属代表的邢蕴静说。
他拿出有关遗体捐献的历史照片,向40多名医学师生代表回顾起自己多年来志愿服务的故事。
“从1岁到106岁,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捐献者,他们和家人在最悲痛的时候,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把爱留在人间。”邢蕴静说,这些年他为捐献者操办了200余场告别仪式,一些参加过告别仪式的人也找他表达捐献意愿、咨询相关事宜。
看着纪念墙上自己小学老师张鸿钧夫妇的名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姜葵思绪万千。
“张老师和他爱人都是教师,他们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后又把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令我深受震撼。”姜葵说,他们用身体让患者获得希望,让更多医学生得以成长。
师生代表将一支支金黄色菊花轻轻放在纪念墙下,白色的墙逐渐丰富起来。
4月2日,学生在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厅“大体老师”纪念墙前献花。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了解他人生命的厚度,才能体察并实践生命的温度。”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学系副主任唐健说,我们不是抽象地谈论生命,更要懂得医学伦理,追思逝者并从中感悟生命意义。
活动当天一共补充了229位“大体老师”姓名,纪念墙上的名字更新至1200位。
每一个名字的镌刻,都是对生命的致敬;每一个名字的留存,都见证着对医学初心的承诺。
“触摸着这些‘大体老师’的名字,我忽然意识到,他们的奉献让医学长河更加浩瀚。”天津医科大学大二学生韩宇熙说,我们不只是在墙上留下名字,更是在心中刻下医者仁心。
“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大概是天津最有名的俗谚,天津人对海鲜有着执着的热爱,尤其钟情螃蟹。河东区近年也一直在吃一只“螃蟹”,在商务部近日发布的10个全国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名单中,河东区成为天津市唯一入选城区。同时,天津市河东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入选了全国试点企业名单。二手商品流通这只螃蟹
2025-04-27 14:13:004月26日深夜,天津外国语大学发布讣告: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修刚同志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6日凌晨1时去世,享年68岁。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2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多方联系得知,修刚是在4月25日晚从贵阳飞天津的航班上突发疾病,飞机备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紧急送医,遗憾仍未能
2025-04-27 13:53:00杨奇哲 张郁秋 徐世杰 文/图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总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专家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汪贵清,一位党龄与医龄同样厚重的老党员,一位用半个世纪诠释医者仁心的肿瘤外科专家。汪贵清,中共党员,毕业后分配到信阳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
2025-04-26 20:20:002025-04-25 14:37:00
4月22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深入天津南站及周边商业综合体,调研站产城融合发展工作。陈敏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充分发挥高铁站点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和作用,做好站产城融合文章,盘活用好周边存量资源,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
2025-04-23 0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