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7:00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10日获悉,特朗普政府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公布联邦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以及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的相关档案。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茜·加巴德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表示,这些档案“几十年来一直被封存在箱子里从未公开”,她说,“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准备好公布它们”。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茜·加巴德(资料图)
特朗普下令解密美国三大谜案
今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指示官员制定计划,解密美国历史上的三大谜案——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以及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
这三大谜案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分别是:
其一,1963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乘车经过达拉斯埃尔姆大街时遭枪击身亡。
官方调查称,凶手只有退役海军陆战队士兵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人,但很多美国人认为这只是个“烟幕弹”,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黑手党等有关的阴谋论甚多。
此外,在约翰·肯尼迪遇刺两天后,奥斯瓦尔德被警方押解途中,当地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开枪将他打死。警方称鲁比的开枪动机是对肯尼迪之死过度悲伤。几年后,鲁比因癌症死于狱中。
其二,1968年6月,约翰·肯尼迪的兄弟罗伯特·肯尼迪在加州竞选总统时遇刺。官方调查称,凶手是巴勒斯坦裔难民西尔汉,他被判一级谋杀罪,仍在狱中服刑。
但是,针对父亲和伯父遇害,小罗伯特·肯尼迪曾将幕后黑手指向CIA。
其三,就在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两个月前,美国著名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遇刺。官方调查称,凶手是白人民族主义者詹姆斯·厄尔·雷。
△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美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
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文件有新料
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网站3月18日公布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
据美联社报道,新解密文件包含一份中情局备忘录,记录了1991年11月一名中情局官员通过一名美国教授结识一名苏联克格勃官员。这名克格勃官员称自己看过关于奥斯瓦尔德的“五大卷厚文件”,“确定奥斯瓦尔德从来都不是受克格勃控制的特工”。
按照备忘录的说法,这名克格勃官员认为“没人能控制奥斯瓦尔德”,但同时承认克格勃曾持续密切关注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的行动。文件还显示,奥斯瓦尔德在苏联期间的打靶记录显示他枪法不佳。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认为,新解密文件可能有助于填补一些历史空白。但他同时强调,可能不会有“戏剧性的新发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
著有《刺杀约翰·F·肯尼迪》等书的历史学家爱丽丝·L·乔治说,美国民众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好奇和对美国政府透明度的质疑,让人觉得新公开文件中“一定隐藏着重要证据”,但她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华伦委员会的报告做得很好,但它是在许多关键人物还活着的时候完成的,”她说,“当大多数相关人员都已经死亡时,想找寻真相就困难多了。”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上观新闻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当地时间8月15日,75岁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身着印有“CCCP”(“苏联”一词的俄语缩写)字样的卫衣,陪同总统普京抵达美国阿拉斯加。随后,拉夫罗夫所穿的卫衣马上火了,成为抢手货。据报道,这款卫衣系俄罗斯一家名为SelSovet的公司出品。该公司2017年成立,2021年后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推广苏联怀
2025-08-19 10:15:00当地时间8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迎接。随后,双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双边会谈,副总统万斯等美方官员出席。特朗普:可能安排美俄乌三方会谈特朗普在会见泽连斯基时表示,如果一切顺利,美俄乌将举行三方会谈。美方可能会安排三方会谈,如果成功,就有望结束俄乌冲突。他说,冲突将会结
2025-08-19 08:03:00在关税领域,美国又有新动作!当地时间8月15日晚间,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当天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媒体表示,他计划就钢铁关税和半导体进口征税发布更多公告。特朗普称,将在两周内宣布芯片和半导体关税,税率最高或达300%。随后,
2025-08-16 13:36:00中国啤酒巨头的日子,这两年不太好过。去年,中国啤酒产销双降,是食品饮料行业唯一下滑的赛道。这一方面是年轻人消费习惯改变所导致的,花钱更加注重性价比,“原来喝三杯现在喝两杯”;另一方面也和啤酒过去高度依赖餐饮,特别是夜场渠道有关。在国外,比如日本,啤酒即饮和零售渠道占比大概是3比7或4比6,而在中国,
2025-08-15 11:11:00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5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回击美国代表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指出美国应对自己一周来在安理会的一系列言行感到羞愧、耻辱。耿爽说,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中国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始终严格管控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军民两用物项出口。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在乌克兰问
2025-07-26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