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意识是怎么来的?专家尝试一图破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7:53:00    

新华社上海4月4日电(记者董雪)“人类意识”被认为是科学前沿的未解难题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提出者认为“屏状核是意识产生的关键区域”。近期,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牵头的团队发现,猕猴与啮齿类动物屏状核的结构、细胞类型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一成果4月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为理解人类意识产生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屏状核是位于大脑中的一层薄片状灰质结构。团队研究表明,猕猴屏状核与小脑外所有皮层脑区和皮层下核团相连,是大脑的连接中枢,并且屏状核内部在前后轴方向存在广泛联系,为灵长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多模态信息整合的基础。

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团队成功破解猕猴屏状核的边界“密码”。猕猴屏状核具有显著不同于周围脑区的特殊标记基因,如SYNPR、NR4A2、NTNG2等,可用来精准勾勒出屏状核的物理边界。在屏状核腹内侧,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区域RBC,该区域富含CPLX3、SULF1、CABP7等独特基因,将屏状核与周边脑区背侧内嗅核隔开。猕猴屏状核这些结构与啮齿类动物的屏状核明显不同,这为理解意识的进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据介绍,团队绘制了猕猴屏状核各细胞类型的精细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与屏状核神经元投射信息相结合,发现屏状核不同区域在兴奋性神经元的组成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同一个屏状核局部区域连接的皮层和皮层下核团经常具有类似的功能。

此外,团队将猕猴屏状核中富集的GNB4神经元与小鼠相应类型神经元进行了精细比较,发现在猕猴屏状核中呈区域特异性分布的GNB4神经元为猕猴特有的细胞类型。 这表明,在进化过程中,猕猴屏状核演化出了灵长类特异的细胞类型,分布在屏状核内特定区域,参与特定的大脑功能。(完)

相关文章

  • 百岁老人“换关节”第二天就能下床!一月内,5位超90岁老人在这里重获“行走自由”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邹亚琴 李岚4月2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两位刚刚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老人,术后第2天在助行器的辅助下,排着队做康复训练。周建林主任(左)正在手术中据悉,在该院关节外科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下,1个月内已经有5位90岁以上

    2025-05-01 11:53:00
  • 专访APEC秘书处前执行主任:亚太地区要建立更深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对抗单边主义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中国和东盟正在重点探讨如何建设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去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来研究融合不同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对东盟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也让东盟国家去思考在推动东盟内部一体化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够不够。”4月27日,APEC秘书处前执行

    2025-04-30 01:23:00
  • 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世赛选拔)项目在临沂市技师学院举行

    鲁网4月29日讯 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世赛选拔)项目在临沂市技师学院举行。本次比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承办,临沂市技师学院承接。比赛分为产品装配调试、附加模块两个模块。来自全省的9个参赛团队运用机械与电路设计等多方面能力,

    2025-04-29 11:07:00
  • 中国空间站“上新”三项细胞学实验 一起期待揭开更多“生命密码”

    央视网消息: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内,一些新的空间科学实验正陆续展开。其中有一组神秘的实验样品在神舟二十号发射前6.5个小时才被工作人员送入飞船,这是什么实验样品呢?总台央视记者对相关专家进行了专访,我们来一起揭晓答案。这是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前,地面科研人员进行的试验样品装船演练,模拟运送的就是此次跟随飞

    2025-04-28 22:02:00
  • 隆回县多部门联合开展“百岁健康村”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25日讯(通讯员 龙图娟)4月23日清晨,位于隆回县内北面山区的七江镇石背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百岁健康村”即将迎来一场特别的健康盛宴:一支由隆回县委组织部牵头,县老科协、老健协、隆回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专家联合组成的30余人医疗团队前往该村服务中心举行健康义诊。尽管山区

    2025-04-25 16: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