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龙门“土特产”成强村富民“新法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08:13:00    

地派镇古洞村茶园。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地派镇古洞村建成11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

龙华镇西溪村,村民正晾晒着刚采收的西溪笋。

龙江镇石下村的石硖龙眼进入成熟期。

八月,荔枝卷起的甜蜜风暴刚刚过去,一批龙门时令特色农产品立马“赶赴”市场。龙江镇的果园里,圆润饱满的龙眼摘下后完成包装,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地派镇的茶园直播间里,主播热情介绍当地特色可可茶,屏幕上点赞和下单信息不停闪烁;龙华镇的农家院落中,新晒好的西溪笋干正在等待商家上门收货……

当前,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东风,这些龙门“土特产”正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借力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等方式,打响各自品牌,成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重要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龙融心

西溪笋

借最美旅游公路驿站拓宽销路

在龙华镇西溪村村口,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西溪村驿站已显雏形。驿站前的农家院落里,村民晾晒着刚采收的西溪笋。这些曾“养在深闺”的山珍,如今正期待着通过驿站这个新窗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西溪笋的收成从7月开始,8月达到丰产。村民将竹笋挖出来后,将竹笋剥皮用清水煮熟,鲜笋体大肉厚,肉质肥嫩爽口。煮熟的竹笋切成薄片再经两天暴晒后,干笋的肉质爽脆,清甜甘滑。西溪笋因自然清甜的独特风味,成为游客们钟爱的手信,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目前,一斤西溪笋干售价在五十元左右,除了供应本地农贸市场和农家乐,它们还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法宝”。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镇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我们优化提升了西溪笋包装,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实现了销量倍增甚至脱销。现在村口驿站也即将建成,大家都很是期待。”在西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焕森看来,驿站不光是游客“打卡”点,更是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展销窗口。

西溪村驿站建成后,将串联起高沙民宿、香溪堡景区、长滩古村及功武古村等节点,有效带动餐饮、民宿经营及农产品销售,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闭环。预计还能够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超20万名游客,拉动第三产业实现大幅增收。“驿站能吸引大量游客,让西溪笋和其他农产品有了对外推介的新渠道,销路更广、市场更大,乡亲们的腰包自然就更鼓了。”陈焕森说。

地派山茶

直播带货让特产出村进城

来到地派镇古洞村,依山而种的茶树整齐排列,嫩绿的茶芽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这片森林覆盖率超90%的沃土,富含珍贵的硒元素,孕育出当地独特的可可茶。

据地派镇古洞村村委委员张秉铸介绍,村里的特色可可茶是一种野山茶,这种茶不含咖啡碱,喝了也不会影响睡眠,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做好可可茶品牌培育,当地采取“合作社+品牌”运营模式,引入潘嘉园茶业合作社精心打造“龙门可可茶”“龙门山茶”等特色品牌。2024年,“龙门可可茶”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荣获“最受欢迎产品奖”。

为了让深藏山中的好茶走出大山,真正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古洞村还通过推行“生态种植革新+产业体系健全”发展模式,不断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一方面,在1500亩茶园及周边空地种植近5000株桂花树,形成天然生态屏障,改善茶园微环境,也为开发桂花可可茶等新产品提供原料。为完善产业链条,古洞村还建成11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和15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基地。如今,古洞村的茶叶产业从种苗繁育到精深加工,形成完整链条,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同时,古洞村通过创新开通微信小店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微信小店”联动模式,开展8场主题直播,有效推动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近年,当地还积极举办山茶展销会、采茶节等活动,不断提升地派山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昔日的“绿叶子”正加速转变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石硖龙眼

“抱团取暖”整合资源统一销售

来到龙江镇石下村,仿佛步入了一个被龙眼树拥抱的绿色世界。石下村石硖龙眼种植面积约1400亩,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甚至院墙角落都种有龙眼树。当前,龙眼进入成熟期,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迎来丰收的喜悦。

作为著名的石硖龙眼之乡,龙江镇的龙眼因日照充足、山泉滋养而品质上乘。针对龙眼这一特色产业,石下村牵头成立了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周边同样种植龙眼的村子“抱团取暖”,让龙眼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黄金果”。

据龙江镇石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剑华介绍,石下村已联合周边的六屯、沈村、甘坑三个村成立了联村党总支,实现资源整合、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同时,在每个村委会均设立一个便民龙眼快递收发站,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采取低价收件,方便村民把新鲜的龙眼及时送到客户手上。龙眼成熟期,各村还会邀请外地果商进行集中大批量采购,村民收获的龙眼拿到指定的收集点便能直接销售。

目前,龙江镇石硖龙眼种植面积约3300亩,当地政府正在推动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龙眼产业经济链,让石硖龙眼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龙江龙眼的这份甜蜜,也随着农旅融合的推进,在邻近的鹿鹰园生态旅游度假区持续发酵。鹿鹰园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已开园运营,年接待游客量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农特产品增收约500万元。目前,二期项目(主题酒店、水上乐园等)即将启动建设,待项目全面建成,也将进一步延伸龙江镇农旅融合的产业链条。

■相关

围绕“兴产业”

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

近年来,龙门围绕平台建设、培育载体、建设品牌三个方面,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

根据龙门县农业农村局数据,2024年龙门成功申报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有机认证产品2个,现有区域公用品牌3个,“粤字号”品牌23个,“二品一标”认证产品23个,其中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入围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

尽管龙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稳步提高,但品牌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仍待补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品牌效应和高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解决上述问题,龙门今年将统筹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和生产,推动丝苗米产业园、三黄胡须鸡产业园投产增产,完成蜂蜜产业园建设助力蜂蜜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培育一批新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化服务举措,助力企业高效发展。在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方面,龙门今年将加快推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二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工作,实现4件以上地理标志商标受理,新增2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粤字号”农业品牌。此外,聚焦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熟悉农业生产、善于商业经营、掌握独门绝技的“新农人”。

助农服务热线

守护农户“钱袋子”

近日,记者从龙门县供销合作联社获悉,自今年6月25日起,龙门县内遭遇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农户或合作社都可以通过拨打助农服务热线(0752-7780793),详细说明农产品种类、数量及品质等信息。经龙门县供销合作联社对接确认,并由当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核实后,将指引农户到县城供销市场指定摊位销售,全程免收摊位费、管理费,有效降低销售成本。

依托《龙门县供销合作联社联系群众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制度》,龙门县供销合作联社还严格执行每周三“联系群众工作日”制度,组织人员下沉至全县156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清单政策宣传、需求摸排与信息收集。同时,通过清单明确标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金融支持等全链条服务资源与联络方式,形成“政策宣传—需求采集—问题研判—资源对接—效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模式。这一制度化、常态化的下沉服务机制,确保了农户诉求能第一时间精准传导至供销服务体系,为快速启动助销响应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助农服务除了指引遭遇农产品滞销的农户到县城代销市场指定摊位销售,龙门县供销合作联社还将积极对接更多电商平台、连锁商超等系统内外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多措并举拓宽销路,确保全县农产品流通,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收益。

■观察眼

用好区域特色

赋予“土特产”更高附加值

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龙门拥有一批独具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受制于未形成品牌、推广渠道少等因素,不少“土特产”仅在当地及周边销售,无法走向更大的市场。

为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龙门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从举办特色农业节庆提升知名度,到与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联动推介,再到如今的培养电商人才开展直播带货。龙门“土特产”也开始慢慢走出大山,被更多人所知。

尽管有了新的推广渠道,但“土特产”要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强村富民的抓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土特产”,“土”是特点,但不代表对质量的要求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终究还是要以质取胜,绝不能以次充好,砸了好不容易打造的品牌。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跳出“种啥卖啥”的舒适圈,形成研发、加工、销售全环节延伸的产业链。

另一方面,要以“特”为重点,围绕名特优新、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等,放大地域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赋予“土特产”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目前,龙门已有所行动。在今年出台的《龙门县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业态,引领农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在国家层面,也传来促进“土特产”销售的利好消息。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9方面23条举措,从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等共同发力,扩大农产品消费。这一实施方案的发布释放出拓消费、扩内需的积极信号,对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更多龙门的优质“土特产”将走向大市场,助力拓宽乡村振兴路。

相关文章

  • 这个“网红专业”有多香?探秘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编者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咖啡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无论是清晨唤醒身心的第一杯,还是工作间隙提神醒脑的必备饮品,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但你是否想过,喝咖啡也能成为一门专业学问?随着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专业教育也应运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充满魅力的咖啡科学与

    2025-08-20 11:04:00
  • 畅通经济循环 凝聚创新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产业融、市场融、内外融,

    2025-08-16 10:08:00
  • 浙里寻新记|汶纳新材料:用MOFs技术筑起电池“高温防火墙”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许伊雯 通讯员 孔晓睿当电动汽车穿梭于城市街巷,当便携电子设备成为生活必需品,电池安全已成为关乎产业发展与公众生活的核心议题。传统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关键组件隔膜极易收缩,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引发短路,甚至引发爆炸等严重后果。提升电池隔膜的高温稳定性,成为破解电池安全难题的关键。今年

    2025-08-15 08:22:00
  • 龙门“土特产”成强村富民“新法宝”

    地派镇古洞村茶园。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地派镇古洞村建成11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龙华镇西溪村,村民正晾晒着刚采收的西溪笋。龙江镇石下村的石硖龙眼进入成熟期。八月,荔枝卷起的甜蜜风暴刚刚过去,一批龙门时令特色农产品立马“赶赴”市场。龙江镇的果园里,圆润饱满的龙眼摘下后完成包装,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

    2025-08-15 08:13:00
  • 唯品会2025年第二季度GMV增至514亿元,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15%

    中国领先的在线品牌折扣零售商唯品会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实现净营收258亿元(人民币,下同),Non-GAAP净利润21亿元。同时,二季度商品交易总额(GMV)为514亿元,同比增长1.7%;超级VIP(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5%,贡献线上销售的52%。2025

    2025-08-14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