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2:48:00
随着成都天气回暖,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徒步、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不时摘下些野菜尝尝鲜。
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打野”攻略层出不穷,分享着探寻野趣的乐趣。然而,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因为一些游客在采摘时不加区分,误采了村民的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上山挖野菜的游客
拒绝野蛮“打野”
村民种植百元一斤药材被毁
“竹笋刚冒尖就被挖走,连树苗也被砍断,实在让人气愤!”4月11日晚,彭州市白鹿镇村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当地后山承包的药材种植地近期频繁遭破坏。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本应是作物生长的黄金期,但以王女士为代表的种植户们却面临新的困扰。据王女士介绍,她10日上山例行巡查时,发现有人正在其承包地内用铁锹挖掘折耳根。"为保护药材,我们专门加装了防护围栏,但仍有人翻越围栏进入。"王女士指着刚萌发绿色嫩芽的黄连田表示,这些每斤价值数百元的药材,常因游客误踩导致成片损毁,“一脚下去就有十多株幼苗遭殃”。
王女士种植药材的地
网友“打野”挖的折耳根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情况在当地并非个例。多位种植户反映,除黄连外,重楼、白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也屡遭破坏。有农户初步估算,单是今年春季,部分地块的经济损失已超千元。
部分市民“家野不分”
村民立牌警告“偷竹笋罚50元/根”
自2023年以来,“打野”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春季和秋季都是“打野”的最佳时间。不少网友晒图分享起“打野”的收获。野葱、蕨菜、雪芽菜、刺龙苞等等都成为“打野”爱好者的囊中之物。
还有网友直接发出挖野菜的定位,有人写到:在彭州市华光寺,山顶有大片树林,目前雪芽菜很多,月底可以来挖竹笋。然而,随着“打野”的火热,部分“家野不分”的游客,因误挖到村民种植的农作物而引来村民的不满。
去年,崇州、大邑等地频发偷挖农户自种折耳根、竹笋等事件,村民立牌警告“偷竹笋罚50元/根”,甚至搭帐篷守地。大邑一农家乐的老板张女士说道:“来挖野菜的人实在太多了,村民立警告牌、护栏都没用。”张女士介绍,若有游客想去她承包的竹林中挖竹笋时,就会与游客约定按照3元一斤出售,“这样大家都开心。”
做有素质的“打野人”
提醒:野菜洗净煮熟再食用
“打野”爱好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周末的时候会带小孩去踏青,带些小铲子挖挖野菜,既能教小孩认识各类植物,也能亲近自然。李先生说:“有些村民很热情,还会给我指路告诉我哪里能挖到野菜,当然我们也很注意,做有素质的‘打野人’,不去破坏村民种植的蔬菜。”
无数人将辣蒿误认成荠菜
“但是竹林里的竹笋尽量别挖。”户外运动爱好者杨先生分享,他经常会提醒上山“打野”的游客,尽量别去挖竹笋。“因为一般竹林是有主人的,擅自去挖竹笋有可能会影响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杨先生还提醒到,带回家的野菜要洗净再食用,避免食物中毒。
记者了解到,正是春种时,山上农户有可能会进行施肥除虫工作。在此,特别温馨提醒市民朋友,不去采摘破坏村民家的作物,在户外产生的垃圾要自行带走,爱护环境。对不熟悉的野菜不采摘、不食用,采摘后应拿回家洗净、煮熟。若出现食用野菜中毒反应,应停止食用、催吐,同时携带剩余野菜、野蘑菇及呕吐物,及时就医。
此外,法律人士提醒,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故意损毁农作物需承担赔偿责任,建议游客在亲近自然时注意辨别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避免因误采误挖引发纠纷。
官方提醒:
“打野”有风险 应该文明安全出行
记者注意到,4月11日与4月12日彭州发布针对市民游客“打野”行为作出劝导,提醒其不违规采摘、采挖农民种植的植物、药材、瓜果蔬菜等物要自觉服从当地巡逻队、网格员、村干部的劝导,不踩踏、毁坏庄稼珍惜群众辛勤劳动成果;坚持文明无痕出游不乱扔包装袋、矿泉水瓶、果皮等废弃物自行打包带走或是丢进公共垃圾桶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坚持文明平安出游。
其次,彭州发布还提到,野外环境复杂多变,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在“打野”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摔伤、扭伤、蛇虫叮咬、迷路等风险。因此,在出发前,市民游客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目的地的天气、地形、植被等信息,携带必要的装备和急救药品。
同时,要遵循安全原则,不擅自进入未知区域,特别是野生水域、悬崖边缘、未开发洞穴等,不攀爬危险地形,保持与队友的联系。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寻求帮助,避免盲目行动导致事态恶化。
来源:封面新闻
“酒杯楼”前聚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昆明的烟火气让游客流连忘返。最美环湖路边的移动咖啡车提供地道的云南咖啡。游客吹着滇池的风放松休闲。昆明凉爽的气候极具吸引力。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展览吸引众多游客。菌子是外地游客必吃的美食。黄公东街成为热门打卡地。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赵伟/图 记者许朴琼/文)近日
2025-08-19 08:38:00当消费升级的浪潮席卷街巷,历史肌理与现代活力交织碰撞,旅游休闲街区正以其独特魅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以游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牵引旅游服务持续完善,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近日,河北日报记者深入我省3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感受其强劲的发展脉动。一街一巷里,火热人潮、创新业态、多元场
2025-08-10 18:05:00来源:新华社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近日走进吉林省,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让记者们印象深刻。记者来到地处长白山东麓、海兰江畔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盎然生机映入眼帘。过去不知名的小村庄,如今随着当地利用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规划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一系列农文旅结合的项目。“长白山下朝鲜族美丽村庄
2025-07-19 22:33:007月11日,游客朱先生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他的侄女在重庆洪崖洞遭一红衣女子拉拽拍照,侄女表示明确拒绝后,遭对方恶语相向,报警求助后一行才得以脱身离开。此事引发众人关注。7月13日清晨,“渝中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以下为通报全文:近日,获悉洪崖洞景区附近因揽客拍照引发纠纷,渝中区文化旅游委
2025-07-14 09:09:00近期,罗山县园林绿化中心党支部以“支部联支部、实事共办理”为主题,联合莽张镇鲁堂村、周党镇秦畈村开展大走访、防溺水宣传、精准帮扶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鲁堂村,针对村民反映的暑期儿童溺水隐患,党员志愿者与村干部协同行动,增设水域警示牌30余块,并通过微信群推送警示教育视频,
2025-07-13 1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