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3:25:00
国家强盛,首在精神;城市发展,贵在文明。
党的二十大以来,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以创建促发展、以文明增福祉,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交出了一份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答卷”。
合肥城市风光。王牌 摄(图源:安徽图片网)
为民惠民
以“绣花功夫”织就民生幸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一直以来,合肥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更加常态长效、务实求实,既美化了城市外在形象,又提升了百姓生活品质。
清晨的肥东县中苑菜市场,摊主赵琴正麻利地整理着蔬菜摊位。改造后的市场明亮整洁,过道宽敞无积水,智能电子秤和溯源系统一应俱全。
“以前这里又暗又潮,顾客都不愿多待。现在环境好了,生意翻了一番!”赵琴笑着说。这样“烟火气”与“文明味”交织的场景,在合肥87个焕然一新的农贸市场里已成常态。
改造后的肥东县中苑菜市场。(图源:大湖LIVE)
从“脏乱差”到“净亮美”,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更是百姓心气。
在店埠镇花园社区,80岁的卢立贤老人每天雷打不动到“口袋公园”散步。“以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有凉亭、健身器材,还能听邻居们拉二胡!”老人轻抚着收音机,满脸欣慰。
如今,合肥131处“微公园”星罗棋布,方寸之地承载着市民的“小确幸”。
市民在肥东县右岸口袋公园享受美好时光。通讯员 罗祥勇 摄
点滴变化背后是40亿元投入的民生温度:155个老旧小区实现“逆龄生长”,76.2万平方米旧宅焕发新生;86条背街小巷化身“文化长廊”,富民商业街从占道堵路变身网红打卡地;5000余个平价充电桩遍布社区,“飞线充电”乱象成为历史……
“以前总想搬走,现在小区像花园,谁舍得离开?”和平花园居民张树文的话,道出了2.8万受益群众的心声。
创新治理
以“智慧之笔”勾勒文明图景
晚高峰的包公大道高架上,车流如织却秩序井然。依托“交通超脑”大数据分析,合肥优化了98个拥堵点位信号灯配时,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12%。“现在接送孩子少堵20分钟,心里都畅快了!”家长李敏的感慨,折射出智慧治理的民生效能。
在肥东县主城区,479个流动摊贩挂上了“摊亮码”。顾客扫码可知食材来源,摊主凭码提升诚信度,监管部门实时追踪卫生状况。“以前总担心吃坏肚子,现在扫码放心买!”市民王磊举着刚买的煎饼笑着说道。这项“一码三赢”的创新,让街头烟火与城市文明和谐共生。
智治之余,文明治理还需全民参与。
打开“文明随手拍”平台,市民刘大姐上传了一张垃圾桶满溢的照片。两小时后,处理结果反馈至手机:“已清理,感谢您的监督!”
如今,1.9万条市民“随手拍”线索中,98%得到快速解决。从“政府管”到“全民治”,合肥正书写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合肥城市风光。通讯员 陈三虎 摄
德润人心
以“文化之光”照亮精神家园
行走在大街小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包河区骆岗公园婚姻登记处,新人陈璐和男友身着汉服,在婚俗文化墙前许下誓言。“没有高价彩礼,没有繁琐仪式,集体颁证更有意义!”陈璐说。
这场简约而不失庄重的婚礼,正是合肥婚俗改革的生动缩影——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大操大办成为群众共识。文明新风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众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5月17日,合肥市第九届青年集体婚礼在瑶海区青年创意田园举办。(图源:文明合肥)
肥东县“包公家宴”品牌让群众省心又省金,村民刘长尧用680元一桌的套餐办白事,省下万元开支。“既遵循了传统又不失人缘,这套餐挺好的!”他说。
文化浸润无声,却直抵人心。
六尺巷“让墙三尺”的故事被搬进社区调解室,铁路职工以“和礼调解法”化解纠纷3000余起;动画片《不要彩礼》巡演百场,场场爆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小学生林悦声情并茂朗诵《少年中国说》,赢得满堂喝彩……“这些活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文化志愿者周老师感叹道。
榜样引领
以“凡人之善”筑就道德高峰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
“爱心瓜哥”元运竹的货车,总是满载着滞销瓜果穿梭于乡间。20年来,他助农售瓜超千万斤,自己却住在简陋板房。“农民的笑脸比赚钱更甜!”这位“中国好人”的朴实话语,感动无数市民。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谭海美少年时创建的“留守儿童小队”已帮扶3000余名孩子;“中国好人”76岁老兵商宗年一家四代守护烈士墓80余载;“中国好人”公交司机李祥斌十年如一日搀扶老人上下车……
目前,合肥涌现“中国好人”205位、“安徽好人”226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讲团走进基层开展“我爱我家,我爱合肥,礼让文明”宣讲活动780余场次。
同心同行
以“共建之力”绘就幸福长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周末的杏花公园,志愿者吴芳正教孩子们制作环保袋。“‘五彩假日’托管班既解忧又暖心,孩子还能学知识!”开展“五彩假日”托管班等文明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所需的小微服务,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看护等突出问题。自2021年开班以来,累计617个实践所、站开设托管班,招募8000余名志愿者,举办1.5万余场活动,服务青少年20.29万余人次,群众拍手称赞。
如今,24.6万名“志愿红”活跃在大街小巷:“安徽好人”郝素云带领“窗帘之约”服务队,每日查看独居老人窗帘开合;80余家单位包联296个小区,解决充电难、停车乱等民生痛点;街头巷尾,文明宣传牌时刻提醒市民践行文明公约……
“城市是大家的,文明靠每个人!”退休教师丁玉霞的话,道出千万市民的共识。
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暖宝”幸福驿站志愿者周彩娣为高龄老人薛怀敬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书写新篇
迈向“人民城市”文明新范式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喜报频传,合肥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我市全域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市县两级同创共进”新局面。
正是多年持续探索,合肥市以群众关心的“小切口”,书写人民幸福生活的“大文章”,为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样本。
未来,合肥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答卷,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个平凡而闪耀的人生。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李想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
国家强盛,首在精神;城市发展,贵在文明。党的二十大以来,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以创建促发展、以文明增福祉,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交出了一份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答卷”。合肥城市风光。王牌 摄(
2025-05-25 13:25:005月23日,乌鲁木齐,一场聚焦国际传播与区域合作的盛会即将启幕。以“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繁荣未来”为主题,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媒体合作论坛吸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共26个国家的300多位主流媒体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媒体合作大计,共话区域发展未来
2025-05-23 21:53:00连续多年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今年的上海展区从以往“文化产业综合馆”移到了以“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命名的15号馆。一次“搬家”意味着什么?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22日开幕。打造这方上海文化产业的“秀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展区经历从早期以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为主,到如今聚
2025-05-23 13:14:00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22日电(记者张铎 王钟毅)由中国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近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投入运营。首批投运的12辆纯电动公交车均由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将执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首条电动公交线路。该线路途经圣马丁广场等多个商业、历史和文化地标性建筑,全长12.3公里,共设36个
2025-05-23 13:09:00大河之南 嵩岳巍巍中原大地 沃野千里宅兹中国 华夏之源炎黄子孙 老家河南《中国电视报》“如果我写家乡”主题征文带您探秘“宝藏”河南“豫”见美好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河南一省便独占其四。从仰韶文化到二里头遗址,从殷墟甲骨文到秦砖汉瓦,从梦里隋唐到宋韵风华,在这里,你能听到中华文明
2025-05-22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