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1:34:00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任务。目前,秦岭站已具备开展越冬考察保障能力。全体队员直面强风、降雪、低温等极端环境,实现秦岭站既定建设目标,这期间是60多个奋战的日夜。
来自设计团队的尹晓斌去年11月14日跟着先遣队提前抵达秦岭站。他告诉记者,刚看到主站区在经历了一个南极的冬天后,主体建筑完好无损,大家都非常高兴。而他们在秦岭站的第一项任务是在临时生活区铲雪。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尹晓斌:经过一年的吹雪之后,积雪把整个站区,包括发电栋都已经埋住了。至少已经三四米深了。住的地方可能有一两米雪深。我主要是负责我们住宿舱那块,把雪都除开。
随后,先遣队开始对场地的主要道路进行施工,同时,安装桥架管线,平整科研区、能源区、通信区等配套设施区域的场地,浇筑基础垫层等。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尹晓斌:在南极,其实是没有特别多的参照物的,不像国内,到了后面的山上,有点找不到东西南北的感觉,我正好带了无人机,可以在比较高的位置做一个投影的总图,实时地跟踪施工的位置、进度,进行一个参考。
度夏期间,完善主站区幕墙板是队员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要进一步增加幕墙板的抗风性、气密性和水密性,从而达到建筑保温、隔声的性能。
这个小伙子叫秦川,他就来自幕墙板安装团队,他说,除非特别极端天气,他们始终都要在户外高空作业。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秦川:我们已经把整个屋面覆盖完了,还有斜面。保证今年越冬人员不会说漏雪、漏风、漏水进去。我们全天候都在外面,我们就没进过房间里面,所以说这个房子,我们是看着建造起来了,但是我们进里面的时间是很少的。
而室外作业的辛苦已经记录在了他们的外套上。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秦川:我们主要是搞幕墙板,它要打胶,有缝隙的地方封堵上,全是胶。在隔层里面爬来爬去。
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环境艰苦,虽然每个队员在来之前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是到了现场实地后总有意外发生。在山顶的氢能源区,队员们就遇到了一次突发情况。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郭栋梁:本来是已经干了一天了,结果到了晚上天气就突然转差,风力突然加强,风吹雪,导致能见度特别低,山下的一些车辆都上不来了。站长通知我们说原地待命,不要下来了。我们就在山顶上继续进行施工作业,在山上连续干了四十多个小时。
在秦岭站,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30分,中午和晚上各有一个多小时的就餐和休息时间。氢能源建设因为专业性强,工艺复杂,队员们经常加班到夜里11时、12时。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郭栋梁:山上是自己有烧水壶的,我们可以泡面。睡集装箱里,拿个泡沫铺地上就睡了,或者是坐那,有时候就睡着了。借用我队友说的一句话,就说这个苦,你别问我吃没吃过,我想都没想过。累是肯定累,为了实现最终的氢能发电,也是一股信念的支撑。
建设秦岭站 集体拉电缆
在秦岭站的建设中,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的是集体拉电缆。今年1月15日,在秦岭站户外七级风的情况下,从山顶的新能源区到山下的后勤中心,电缆敷设工作正式开始。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王彬:能源系统汇流排在山下,中间有600米的距离,我们需要放在风机、光伏新能源那边13根线,我这是氢能2根线,15根线放下来。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关维:我们全站90多人,从上午8点半一直到大概晚上6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宋建青:难度非常非常大。据我了解,咱们整个科考站都没做过这样的,这算是壮举了。
从山上到山下,秦岭站的队员们按照一定的间隔分布在室外综合管网的一侧。在15根电缆中,最难敷设的要数容纳了4根电缆的主缆。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王彬:最粗的一根线是240平方毫米的一根四芯电缆,600米长,总重量5吨。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关维:大概碗口那么大,很粗,很沉。大概两米左右一个人,首先要肩扛,肩扛出来一段距离以后,把电缆放到我们事先敷设好的线槽上,山上有人喊口号,山下也有人喊口号,“一二一二”,基本就是半米半米地去挪,从山上一直挪到山下。这一根电缆用了一上午的时间。
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在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在南极参与、见证了中国速度,这也成了每个人最难忘的回忆。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王彬:在高校里面,我是坐在实验室里面推些公式,写论文,和计算机打交道。在秦岭站的时候,你需要自己动手拧螺丝,自己动手扛着零件跑。所以我们有一个说法,南极的清洁能源建设,从小工开始做起,你既是钳工,又是电工。每个人都需要当多面手。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秦川:我们来的时候这是一片荒山,我们看到第一根柱子立起来到现在,我们也没住一天就走了,这也是遗憾。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宋建青:面对这么严峻的天气环境,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我们的任务,能给站区供电,而且能够给越冬提供很好的保障,我是觉得还是挺欣慰的,我们的工作都是值得的,挺有成就感的。
“雪龙2”号完成南大洋秋季科考任务
北京时间4月12日,随着最后一次拖网作业结束,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考任务圆满收官,“雪龙2”号即将踏上返程。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剑锋介绍,本次大洋调查共作业16天,来自9个国家的科考队员在特拉诺瓦湾冰间湖、艾斯林浅滩和罗斯海西侧底层水外流区等生态热点区,围绕秋季弱光条件下驱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以及生物种群的越冬策略等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调查。
来源: 央视新闻
消息人士处消息,近一段时间,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其经贸团队也频频放风,称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经贸谈判。国际经贸谈判专家分析,美国越是频繁释放消息,就越显现出其急于推动谈判的心理。从谈判的角度来讲,目前,美国一定是更着急的那一方。当前,特朗
2025-05-01 17:20:004月30日,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启幕之际,“普洱咖啡 香遇上海”普洱咖啡城市推介活动暨普洱咖啡文创大赛、包装设计大赛同步开启。此次普洱咖啡文创大赛、包装设计大赛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华文创·城市动漫与普洱市融媒体中心共同主办,邀请全球设计师、创意者,为咖啡产业“破圈”贡献创意,为推动普洱咖啡、中
2025-05-01 15:29:00中国经济必将在逆风中向新向好《求是》杂志评论员 4月16日,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实现了“开门红”。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势头,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在当前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对等关税”背景下,也有些人心生疑虑:中国经济能
2025-04-30 09:50:00每经编辑:胡玲,王晓波1 隔夜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75%,标普500指数涨0.58%,纳指涨0.55%,其中,道指、标普500指数均录得日线六连涨;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特斯拉涨超2%,奈飞涨逾1%,苹果、微软、英伟达、Meta小幅上涨;谷歌、亚马逊小幅下跌。中概股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
2025-04-30 06:03:00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中国和东盟正在重点探讨如何建设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去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来研究融合不同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对东盟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也让东盟国家去思考在推动东盟内部一体化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够不够。”4月27日,APEC秘书处前执行
2025-04-30 0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