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4:34:00
本报记者 齐延迪
7月9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晴得透亮。远远望去,雪山顶着白色帽子,脚下是望不到边的绿草地,白云慢悠悠飘着。这天,祁连县要热闹起来了——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期来赴这场盛夏之约。
“第一届比赛在电视上播的时候,我守着看了全程。那时总盼着,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亲眼看看。”祁连县八宝镇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马培军笑着回忆往事,眼中满是感慨。这份念想终于在2010年夏天成真了。当骑手们的车轮第一次碾过祁连的土地,马培军至今记得那份难以言喻的激动,而这份激动,也成了祁连人参与赛事的起点。
那年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一经传开,社区办公室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龙。许多老人也纷纷前来报名,尽管工作人员再三解释志愿服务的强度不适合他们,但老人们仍坚持要为赛事出份力。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老人们才欣然接受在赛道边为选手加油助威的安排。
那年赛场,飞驰的车轮卷起高原劲风,也扬起万千憧憬。对祁连的孩子们来说,赛事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成长的课堂。在助威声中,他们真切体会到了体育竞技的拼搏精神;当运动员俯身为他们签名时,陌生字母化作求知的星火,点燃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渴望。马培军告诉记者,当时离他不远的一个小孩看着签名大声对妈妈说:“等我学好英语,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这里超级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祁连和比赛在相互陪伴中不断前行。越来越宽敞整洁的街道,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越来越美观的城市绿化,每一处变化都见证着这座高原小城的蜕变。看着眼前的一切,马培军感慨万千:“家门口的赛事越办越好,作为青海人,心里满是骄傲!”这份骄傲,不仅来自赛事的成功,更来自家乡的发展与变迁。
这份变化,也悄然改变着大家的想法。赛事初期,部分居民对交通管制等措施尚有微词。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慢慢发现,比赛带来的不光是几天热闹,越来越多游客顺着赛事的名气走进祁连,小县城的饭馆、民宿红火起来,特色商品成了抢手货。
大伙儿这才明白,这场比赛早和祁连的发展绑在了一起。现在,这份共识已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每当比赛的日子临近,整个小城就像约定好似的,自动切换成“待客模式”。比赛前夕,祁连县文化广场上,平日里热闹的商贩们不见了踪影。马培军找到一位熟悉的摊主大姐询问,她笑着说:“环青赛明天就到祁连了,咱得把最好的环境留给选手和游客。等比赛结束,再接着摆摊也不迟。”这份自觉与热情,让马培军动容。志愿者们更是提前行动起来,比赛前,他们就早早前往划分的区域,一遍又一遍地查看、熟悉,只为在赛事当天能更好地服务。
从最初的期盼到如今的自觉守护,自行车赛早成了祁连人夏天里最热闹的盼头。他们用最质朴的热情,托举起车轮上的梦想;而赛事,也将坚韧与热爱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本报记者 齐延迪7月9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晴得透亮。远远望去,雪山顶着白色帽子,脚下是望不到边的绿草地,白云慢悠悠飘着。这天,祁连县要热闹起来了——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期来赴这场盛夏之约。“第一届比赛在电视上播的时候,我守着看了全程。那时总盼着,什么时候能在家门口亲眼看看。”
2025-07-10 04:34:00青海日报融媒体7月9日讯(通讯员 董媛媛)7月2日,由省委统战部、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指导,省新联会协同多家单位主办的2025中国(青海)首届便携式电子琴教与学会议暨社区艺术展演活动在西宁举行。来自青海、陕西、甘肃等地20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含电子琴专家、艺术教育从业者等)参加。活动70%参与者
2025-07-09 17:45:00#河南头条##南阳头条##桐柏头条#桐柏的传说不是刻在石碑上的碑文,而是活在溪水声、山风里和老人唇齿间的记忆。走在盘古山下,一位老者指着斑驳的井沿说:“这口井,是盘古爷给咱的根。”井水映着桐柏山的倒影,也映照出千年未断的民间叙事,它们不追求史书的严谨,却道尽了这片土地最深处的灵性。一、盘古创世
2025-07-01 12:05:00海拔新闻记者 张丽 韩雨 日照报道盛夏时节,日照的海岸线再次被一股熟悉的热潮点燃。万平口、灯塔广场、海龙湾……金色的沙滩与碧蓝的海水交界处,随处可见俯身寻觅的人群。男女老少,手持简易网兜、小桶,目光专注地在浅滩的波光粼粼中搜寻着那些灵动的、近乎透明的身影——面条鱼。这年复一年上演的“赶银”盛况,其热
2025-06-29 12:09:00青海日报融媒体6月26日讯(记者 陈俊)6月25日,以“智汇教育·呵护成长”为主题的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教育专家人才交流活动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中学举行。在威远中学,来青博士服务团团长、青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白文娟,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心
2025-06-26 15: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