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私下合同怎么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8:09:54    

私下合同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步骤和要点:

标题

明确标明是“私下合同”或“私人协议”。

当事人信息

包括甲方和乙方的姓名、身份证号、地址、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合同标的

详细描述权益内容、服务或商品等。

转让条件

乙方同意按照合同条款购买甲方所持有的权益。

乙方应支付约定的转让价款及承担相关税费。

转让价款

明确转让价格及支付方式。

权利与义务

分别列出甲方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违约责任

明确双方违约时应承担的责任。

争议解决方式

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合同期限

明确合同的有效期限及起止日期(如适用)。

其他条款

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相关条款,如保密协议、不可抗力条款等。

签署

双方当事人签字或手印,并注明签署日期。

法律效力声明

明确合同自双方签字或手印之日起生效,并声明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示例模板

```

私下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 (全称)

身份证号: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 (全称)

身份证号:

地址:

联系方式:

鉴于甲方愿意将其拥有的某项权益转让给乙方,经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 权益描述

甲方同意向乙方转让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详细描述权益内容)。

第二条 转让条件

1. 乙方同意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条款购买甲方所持有的权益。

2. 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约定的转让价款。

3. 乙方应承担与转让权益相关的税费。

第三条 转让价款

1. 转让价格为人民币(大写):(具体金额)。

2. 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具体时间)内支付完毕。

第四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 甲方应保证所转让的权益合法、有效。

2. 甲方应在合同签订后协助乙方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 乙方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使用所购买的权益。

2.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转让价款及相关税费。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 如甲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乙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2. 如乙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七条 争议解决方式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的,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其他

1.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手印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手印):

日期:

乙方(签字/手印):

日期:

```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同内容,并确保合同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签订重要合同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进行审查和修改,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新城控股上半年销售金额大降56%,拟推ABS“补血”还债,年报连续被出具非标意见

    新城控股日前公告,6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4.9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71%;合同销售面积约19.6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62.60%。今年1-6月,新城控股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03.3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15%,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33.5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59.0

    2025-07-13 12:22:00
  • “百万智驾险”是承诺还是野心?你会买吗?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作为产品亮点高频出现在销售推广之中。遥控泊车、代客泊车、城区车道巡航、高速领航等功能正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呈现。这些技术为驾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当启用辅助驾驶功能出现事故时,责任该由谁承担?智驾险,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新物种”。目前,

    2025-06-19 11:14:00
  • 推动“三审合一”机制改革,用法治守护未成年人

    5月22日,最高法发布五起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聚焦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落地落细。这次的典型案例,在未成年保护方面,反映出司法理念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更好地推动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机制的改革?如何真正实现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2025-05-23 07:07:00
  • 首尾相差近110个百分点,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在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尾业绩相差近110个百分点。领跑的北交所主题基金收益超过80%,表现落后的基金跌幅超过25%。除北交所主题基金外,业绩领跑的基金大多把握住了创新药、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机会。(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06:34:00
  • 针对商家跑路、转卡难、退款难等问题,最高法出台相关《解释》维护消费者权益新规落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解释》针对消费者反映较为集中、对消费者权益损害较大、对消费信心打击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美容卡不退钱?健身卡禁止转让?本店最终解释权归商家?5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对维权律师采访

    2025-05-06 12:55:00